關于紅木家具行業的一些思考

近二十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紅木家具作為一種高檔的家具消費品,已進入千家萬戶普通消費者的家庭。然而縱觀全國的紅木家具市場,卻發現至今還沒有一家企業獲得“中國名牌”的稱號,“有品無牌”已成為這個行業面臨的最大窘境。歷史悠久,做工講究,被稱為“國之瑰寶”的紅木家具作為具有中國文化的家具產品何時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以下,就目前存在的制約紅木家具行業發展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生產方式落后,難呈規模效應

紅木家具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用品,其產品的生產方式決定了產業的發展規模。

我國的紅木家具生產企業,普遍都以作坊型生產為主,機械化程度較低,較難形成規模化生產,雖然有些企業已配備了現代化的設備,但工藝流程還很落后,這與國外同類實木家具生產企業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另外,營銷思想缺乏品牌意識,營銷方式還普遍停留在自產自銷的傳統模式之中。

其實,企業要突破這種急功近利的現狀,就必須致力于打造真正的品牌 ,也就是說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培養消費者的審美意識,并以此來增強消費者的品牌購買意識,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的品牌價值的不斷提高 ,滿足消費者的品牌消費需求。

二、缺少原創設計,款式抄襲成風

有人說,品牌形成的原動力是產品設計,企業通過創新設計生產具有自己風格的產品,再經過有效宣傳,想成為品牌企業其實不難。

不過在這里,我們首先要對紅木家具的原創設計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現階段的紅木家具原創設計是指對紅木家具產品功能和裝飾等方面的創新設計,主要是指紅木家具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功能設計,而不是從無到有的徹底創造性的家具設計,是在充分理解和繼承前人既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合理創新,使之在功能上更完美,審美上更適合于當代消費者需要而設計的紅木家具產品。在我們這個時代要有屬于這個時代的家具文化和家具產品,對古典家具的仿制和傳統家具的抄襲不應成為時代的主流,我們應該創制當代的紅木藝術家具。

三、原材料短缺制約行業發展,新木種開發有待市場論證

歷史上的紅木家具用材主要使用產于東南亞的一些樹種,如紅酸枝中的交趾黃檀、奧氏黃檀等等。由于東南亞國家前些年的過度砍伐,一些珍貴樹種已處于無材可伐的境地,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產材國一般都已禁止紅木原材料的原木出口,近兩年出現的東南亞紅木原材料價格暴漲已是一個信號,傳統紅木品種的原材料匱乏和短缺將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然而,在非洲和南美地區,眾多原始森林還蓄育著許多可供使用的名貴木材,如非洲的刺猬紫檀、南美的微凹黃檀等等,但新木種的開發還有一個使用習慣的過程,有一個探索和論證的過程。前些年開發的馬達加斯加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檀)就是屬新樹種開發,經市場論證而獲得成功的很好案例。但是,目前也有些專家對新木種開發抱有懷疑態度,害怕新木種開發會影響到紅木家具的文化傳承,其實這是不必要擔心的,企業對使用新樹種的探索和市場對新木種的論證最終都會有一個結果,也就是紅木家具市場中消費者能否接受某種新材料的結果,這也關系到行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問題。

四、企業采標率不高,標準執行力不強將影響整個行業的有序發展。

今天的紅木家具行業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粗制濫造等高消耗、低效能現象依然存在”并已成為行業的頑癥,其實這與紅木家具生產企業采標率不高,標準執行力不強有關,甚至有些企業從生產紅木家具那天起到現在,還根本不知道紅木家具產品該如何執行標準。

作為紅木家具生產企業,必須先弄清楚本企業該執行什么標準,目前紅木家具行業普遍使用的是行業標準QB/T2385《深色名貴硬木家具》行業標準,也有些企業使用自己制訂的企業標準,但這需要通過到有關部門備案才能生效。企業一旦決定采用何種標準,其產品質量要求也就明確,其結果是必須堅決執行該標準。如某些企業在用材上注明采用的《紅木》標準,但又無法執行該標準所規定的質量要求。所以企業明示紅木家具產品的質量要求和執行產品標準是這個行業有序發展的前提條件。

作者系上海錦翔工藝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

when women cheat click reasons wives cheat on husbands
coupons for viagra 2016 link viagra coupons from pfizer

來源:解放日報《藝術家具》專版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