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金獎,而且是含金量非常高的獎項。
在今年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家具展覽會暨紅木家具精品展上,錦翔紅木憑借在歷屆展覽會上頻頻獲取獎項的實力,又創佳績,其“萬象系列”榮獲創意金獎,這是一個頗能反映企業創新能力的獎項。
透過這一獎項,給市場和行業傳遞一個重要的信號:創新,是新時代新興商品所取勝的基礎,也是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商品所必備的要素。這是因為傳統文化的信息,在當代商品中的傳承載體必須符合現代生活的方式。也就是說,凡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載體,并又蘊含傳統文化的美學信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兩者缺一的無本創意或一成不變的模仿復制,則是對文化演進客觀規律的背離。
萬象系列紅木書房家具
繼承和創新,是一對相生相伴的“孿生兄弟”。無論是紅木家具,還是其他藝術作品,繼承是為創新蓄積厚實底蘊,創新則是對傳統的最大尊重,積極的創新永遠是繼承的前提、時代的命題。錦翔紅木正是秉承這一原理,才不斷創造佳績。其成功創意,給市場、行業一個很好的啟示。
值得提示的是,錦翔紅木在這次展覽會上所獲得的獎項,不是一個工藝獎或者傳承獎,而是一項創意金獎。從有關專家和廣大消費者把青睞、首肯的目光投向“萬象系列”家具也能看到,錦翔紅木的創意是在不輕視紅木家具傳統工藝、不違背紅木家具傳統意蘊的前提下,積極實施創新,絕非無根無本、胡亂行事,市場銷量和榮獲金獎更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細看錦翔紅木的“萬象系列”家具,與其他年年推出的創新系列家具一樣,是今年5月剛剛問市的最新品種。這套系列家具一上市,就受到紅木家具愛好者的喜愛和市場的熱捧,銷量旺盛;之后,在10月份的展覽會上又一舉奪得最高榮譽的創意金獎,前后相距時間僅僅5個月,可見這套家具的文化內涵和絕妙創意。
上市就熱銷,參展就獲獎。對于這一成就,錦翔紅木總經理陳宏光特別低調謙虛但又胸有成竹,他坦言:“一個成熟的、有后勁的企業,在思路上一定要有一個相對集中、個性鮮明的主題,錦翔紅木一直將‘祥瑞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母題,堅持‘祥瑞’、堅持創意,在繼承傳統中絕不放棄創新,在積極創新中絕不摒棄傳統,企業所推出的一系列的傳承傳統祥瑞文化而又符合當代民眾生活需求的家居產品,均被市場和消費者所認可、所接受,‘把祥瑞傳送到千家萬戶’也已成為錦翔紅木的標志。應該說,‘萬象系列’系列家具受到好評、獲得金獎,是堅持主題、堅持傳承、堅持祥瑞、堅持創新的結果?!?/p>
傳承,方式多樣、角度多維。低級的傳承,一味簡單的模仿,實際是抄襲加拼湊,其結果必然是毫無創意的或者是不倫不類的,甚至與現代人追求的生活閑適隨意是背道而馳的,從而使應該是時代產物的家具成了難以實用的擺設,誤導了市場。正確的傳承,應該有著對現實生活習慣考量的積極創意,所傳承的傳統文化不僅不妨礙今人的日常起居,而是增添了生活的舒適的和精神的愉悅,說到底就是以人為本,所依據的“人”應該是“今人”,而不是“古人”。

錦翔紅木的創意,正是緊緊抓住既傳承傳統文化,又適合時代要求的“點”和“眼”,才不斷獲得成功。首先,他們堅持大處著眼,從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擷取最符合廣大民眾心愿的祥瑞文化作為基點,這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的美好祈愿,也是民族和諧的要素,同樣也符合今天社會和個人的要求,可謂古今貫通,一脈相承。其次,他們堅持積極創新,絕不實施抄襲、復制式的違背今人生活方式的所謂“設計”,而是把重點放在“祈福圖案紋飾”的創意上。
今年推出的“萬象系列”,則是以更高層的祥瑞概念闡釋作品的內涵。整套家具以大象作為傳遞祥瑞的載體,傳遞著美好祝福的祥瑞文化,寓意著萬象更新、太平有象、萬祥如意的豐富內涵?!叭f象系列”既然以大象作為重要載體,大象這個意象也就自然出現在這一系列家具的主題部位。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大椅子靠頭部分,一左一右兩個形態逼真、生動、可愛的大象頭部浮雕,造型的溫順和意象的聯想,萬祥如意的感覺油然而生,心中便頓感溫暖而又平靜。順著大象浮雕的鼻子觀賞,別致的設計赫然體現——卷曲的象鼻在端點處漸漸幻化演變成如意的造型,轉接自然,渾然天成,毫不別扭。當您的頭在不經意中微微轉動時,處處有種萬祥如意的感覺,真是左也吉祥右也吉祥,這也如意那也如意,一派祥和,瑞氣氤氳。
家具的椅背上、桌子邊,“三多”圖案依然延續使用,造型自然,搭配和諧。象征著多福、多子、長壽的佛手、石榴、壽桃以及聚寶盆,鮮活呈現,吉祥無比,四周環繞著的回紋紋飾,更是傳統意蘊中的纏纏綿綿、連綿不斷、無窮無盡、永不消失祈愿的抽象而又具體的表達,讓人回味悠長,聯想豐富,賞心悅目,心情大好。

錦翔紅木的家具作品,除了積極傳承“祥瑞文化”外,在造型的創意上也堅持“古為今用”的原則。在推出的作品中,能強烈地感受到其對明清家具精華的傳承、保留,但同時又以人體工學作為依據,做到傳統的韻味和今人的生活方式高度契合。這種堅持認真傳承而又積極創新的文化內涵,不是那種簡單地模仿一款一模一樣的明式、清式家具所能比擬的。
文化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文化的傳承絕不可一成不變的模仿抄襲。紅木家具的文化傳承,必須是傳統內涵和當代意識的和諧融合,才有強盛的生命力,舍此,無路可行。
來源:新民晚報《藝術家具》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