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錦翔紅木總經理陳宏光在解放日報《藝術家具》專版上刊登了《自律,紅木家具行業的誠信之本》和《海派家具的創新之路》兩篇文章。《誠信之本》論及木材的真實、企業的誠信,并嚴苛指出,粗制濫造,同樣也是“以次充好”,缺失誠信;而《創新之路》則論及紅木家具的“文化因子”、“時代特征”和“生活原則”、“創新必要”。真材實料、精工細作,固然是誠信的基石,但倘若缺乏具有時代氣息的創新,“傳承”又成了一紙空言。陳宏光想要表達大致意思可理解為:創新,同樣也是一種誠信,而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誠信,囫圇吞棗,未必正確。與陳宏光當面探討,便有了如下的回答。
筆者:陳總,您接連發表文章,我的理解中,這不是兩篇獨立的文章,而是“話中有話”,您是不是想從材質、工藝和時代經典兩個角度來說明什么是真正的誠信?
陳宏光:呵呵,您想得蠻深,但的確如此。我倒想反過來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藝術家具?
筆者:藝術家具好像是與“紅木家具”、“傳統家具”、“古典家具”這類相對應的一種概念,有人說是奢華的紅木家具,也有人說是藝術品,不知陳總有何理解。
陳宏光:“紅木家具”大家都知道指的是紅木制作的家具,、以材料來定名家具;“傳統家具”以工藝來定名家具,我們一般稱工藝家具;“古典家具”是指古代經典的家具,老家具通??煞譃楣排f家具和古典家具,而新家具有仿古家具和高仿家具之分。
我理解的“藝術家具”是一種時代人文家具,不僅中國有,國外也有,但它還是家具,離不開實用功能,如果沒有這些實用功能,就是純藝術品,不能算藝術“家具”。
筆者:陳總,那么新老家具如何區分?藝術家具是否每個時代都有?
陳宏光:新老家具的區分在國內通常是以1949年為界限,在國外像是以1945年二戰為界,具體還需要參考文物界或學術界專家的意見,但我知道每個年代都有其代筆性的藝術家具,如外國學者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把我國的明式家具稱為中國傳統藝術家具。其實“藝術家具”就如人穿的衣服,期待它表現出人們的審美觀和內心的精神需求,就像奢侈品所帶來的奢華背后的精神依托,是一種生活方式。
筆者:談及生活方式,許多懷舊的人喜歡仿古家具,既能使用,又能收藏,還能升值,陳總,您有什么看法?
陳宏光:喜歡傳統生活方式無可非議,但古人和今人的生活環境迥異,少量使用和混搭形成一種時尚,在當今很流行,但滿堂都是仿古家具,你能舒適地生活嗎,不可能。另外,高仿家具制作得再精良也是仿品,做舊后,冒充古典家具,這就是贗品,無收藏價值可言。前段時間,電視上有元青花的仿品,還是限量版,真品拍賣行要幾個億,而仿品僅售2萬多,價格相差1萬倍,如果是高仿家具你敢賣嗎?說穿了高仿家具只是一種供人欣賞的所謂“收藏品”,而不是真正的藝術家具。但企業如果一味迎合市場,不對消費者作正確的引導,使家具失去了符合今人生活需要的功能,成了道具,成了擺設,這也是對消費者的極不負責。因此,傳承文化,創新使用,是誠信的更深層的一種表達。
筆者:請您談談錦翔紅木倡導“立創新意識,創百年經典”的意義。
陳宏光:這就是錦翔紅木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最概括的表達。以明式家具為例,它們的造型,符合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眼光,在那時是一種流行,成了后世的經典。而海派家具的出現,恰恰是中國傳統家具文化、西方家具新奇形式和現代人生活習慣高度融合的產物,也就是當時既繼承傳統、又革新創造的經典。這種不脫離實際的傳承創新,理應是我們應該遵循的原則。我想,如果我們的紅木家具企業,制造出了今天的流行,那幾十年、上百年之后,一定也會像明式家具和海派家具一樣,成為新的經典,我們錦翔紅木正在為此努力著。
來源:新民晚報《藝術家具》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