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坐落徐匯區裕德路126號的錦翔紅木藝術家具形象店舉辦了一場紅木家具選購、收藏、材質鑒定的講座,上海博物館明清家具鑒定專家王正書、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設計分會會長韓國榮以及市消保部門家具專業辦公室主任王偉斌等專家不顧陰雨寒冷,撥冗前來發表演講,并與消費者“面對面”地交流指導,受到紅木家具愛好者的高度好評。錦翔紅木董事長陳宏光也親臨現場,聽取消費者心聲、市場的反響,他表示:舉辦此類活動,是錦翔紅木企業文化的一種體現。現今,紅木家具市場存在一些問題,給木家具愛好者在購買、使用、收藏紅木家具帶來諸多不利,不僅使之錢財浪費,而且器物難以使用。作為紅木家具品牌企業的錦翔紅木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為消費者謀利的宗旨,舉辦講座活動,以對市場進行正確的引導,促使健康發展。
講座現場,首先發表演講的是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他從紅木家具的收藏講述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吳少華認為:材質永遠是收藏的第一要素。現今,名貴的材質越來越少,收藏價值自然越來越高,但是工藝、紋飾也是重要的因素,如果很好的材質配以粗糙的做工和庸劣的雕刻,這套家具的木材再優質也不會有太高的價值。為此,他告誡收藏者,一定要把目光放遠,不要想著今日低價入手明日就高價出手,這犯了收藏之大忌。
國家家具質量檢測中心專家古鳴運用現場所放置的一臺放大60倍的顯微鏡,對材質的鑒定進行邊講解邊演示,從而讓紅木家具愛好者們得知,若要對材質作正確的鑒定,必須對一塊木料進行橫切、徑切和弦切,并通過科學的儀器作嚴謹的分析,才能獲得確切的結論。

上海博物館明清家具鑒定專家王正書的演講十分坦誠,他說自己從事的是明清家具的鑒定,但是,當一些收藏者要其鑒定材質時,自己雖經驗豐富,但還是感到要作出正確的鑒定結論不容易,就連博物館里的正宗藏品,不同專家對木材的鑒定結果有時也不一致。不過,有爭辯是好事,因為每一次爭辯,都是向真理又靠近了一步。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設計分會會長韓國榮最后發言,他從適用的角度探討了紅木家具的使用功能和傳代價值。韓國榮認為,當今時代,把紅木家具完全作為收藏的人不會多,絕大多數對紅木家具有興趣的消費者,應把目標定在享用上。第一要反對“唯古式主義”,因為古式只是古人生活的反映,當今生活日新月異,我們有理由在傳承的基礎上打造出時尚的紅木家具來裝點自己的生活,切莫把自己的現代家居搞成中看不中用的古裝戲舞臺。第二要反對“唯材質主義”,紅木家具的歷史證明,用材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結構緊密、紋理美觀,新出現的天生良材都可為我所用,“三分材料七分工”,材真工善才有美。第三要倡導“唯享用主義”,買紅木家具就是為了坐著舒適、看著養眼,當一套既有東方文化意蘊,又有實際使用價值的紅木家具供你盡興享用幾十年之后,形成了你所留下的包漿,就更有了傳給兒孫收藏之價值。
專家們的意見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不少消費者認為,反對“唯古式”與“唯材質”,倡導現世的享用,這個觀點不僅可以引導消費者走出誤區,還可以推動紅木家具企業家創新:有眼光的紅木家具企業家,應該創作出既有傳承、又與時代生活相匹配的優秀紅木家具作品,從而為未來留下可以和明清家具一樣輝煌的經典。消費者們還表示,錦翔紅木以復興民族的特色產品為目的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值得社會肯定!
來源:新民晚報《藝術家具》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