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近30年的高速發展,當代紅木藝術家具已成為中國家具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不過,反觀現階段紅木家具行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筆者感到有必要就目前市場上紅木家具的文化缺失現象以及對紅木藝術家具創新和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紅木家具產生的歷史背景
中國傳統木家具的發展,經歷了漆木家具、硬木家具到紅木家具三個階段,紅木家具的產生是基于硬木家具的發展而形成。清代中期,由于紫檀家具、黃花梨家具用材資源的匱乏,造就了紅木家具的產生(狹義上紅木家具指的是酸枝木家具),之后隨著清王朝的結束,紅木家具開始為廣大市民所享用(廣義上紅木家具泛指一類深色名貴硬木家具)。也就是說,現在意義及廣義的紅木家具產生于近百年的新興富裕市民階層所代表著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不過,許多人不了解這段歷史,認為紅木家具產生于明代,并把中國古代家具中明清兩代所制作的硬木家具統稱為紅木家具。殊不知,明代文人喜歡黃花梨的木紋秀麗,清代宮廷喜好紫檀的木質深沉,這些其實是硬木家具文化及傳統木文化的反映。而紅木家具則是近代(主要是民國時期)以上海為代表的江浙一帶富裕市民生活的縮影。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穩定,紅木家具又開始進入富裕階層的市民生活,也代表著一種文化的回歸。
紅木家具行業現階段文化缺失的分析
近十年,高速猛進的經濟帶動了紅木家具行業的迅猛發展,一批先富起來的人們也爭相購買或投資辦廠。市場的繁榮,生產的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1.在材料上,由于粗制濫造,致使原本匱乏的名貴資源更加缺乏;2.在觀念上,僅把紅木家具當成炫耀暴富的資本,而不注重紅木家具本身所承載的文化;3.在產品上,只注重材質的名貴,而設計卻缺乏創新,無法反映當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探究這些問題的原因,應該承認,這與本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和一些消費者的投機心態密切相關。

比如,有些人認為紅木家具就是 “富貴”的象征,卻不知道財富多并不一定代表貴氣,有時反而反映其自身的俗氣,紅木家具的適用性所代表或反映的就是這類現象。又如,有些人認為由于紫檀、黃花梨、大葉紫檀、大紅酸枝等材料的名貴,用此制作出來的家具應跨入奢侈品行列。殊不知,奢侈品的本質是時代精神、民族文化、精湛工藝和時尚設計等元素構成,決定奢侈品的要素并不是材料的名貴,而是文化要素。綜上所述,紅木家具應是一種生活方式或家具文化的載體。

當代紅木藝術家具的創新和發展
今年6月,新修訂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正式生效。隨著稀缺木材資源被限制貿易,國外原材料進口受阻,國內各類材料價格暴漲,短短幾個月,主要幾種材料的價格成倍幅度上漲,企業的成本壓力也開始凸顯,一批中小企業因名貴材料囤積不多而面臨挑戰和洗牌。在這種形勢下,產業的發展如何持續?行業的輝煌如何保持?應該看到,嚴峻的挑戰,這既是危機,也給產業升級發展、創新突破提供了機遇。至于怎么實現升級發展、怎么實現創新突破,事實上答案早已有了,這就是從文化中來,到文化中去,即紅木家具從硬木家具發展而來,往藝術家具發展而去。

何為藝術家具?藝術家具是指其具有時代精神、文化意蘊,而且造型優美、工藝精湛,代表著精致生活方式的人文家具。其特征是:1.具有使用價值;2.工藝與設計高度統一; 3.藝術性、適用性與經濟性缺一不可。當代“藝術家具”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設計分會提出,其意義是推動“工藝——讓技術成為藝術,設計——讓時尚成為經典”為核心內容的理念的深化,提倡“有根”之設計,即工藝與設計的有機結合。紅木藝術家具作為以紅木為載體的藝術家具,代表的是一類具有時代價值觀的家具產品,與國際奢侈品的本質具有相同的含義。因此,紅木藝術家具的創新必須符合人們追求的精致生活方式,創新設計方法必須考慮從設計理念到設計實踐的綜合探索過程。從現階段產業的發展來看,當代紅木藝術家具作為紅木家具領域中具有文化要素、設計要點和工藝要求的家具商品,亟應從滿足物質需求上升為重視精神需求的人文家具產品這一方向進行發展。
(本文作者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設計分會副會長)
來源:解放日報《藝術家具》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