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古不化衰 傳承創新盛

論名貴紅木家具的時代特征

前不久,上海電視臺主持人姜波制作有關紅木家具節目,筆者受邀出鏡。在前期準備中,筆者對中華家具的嬗變發展做了一番梳理。電視節目受時間容量限定,無法全面展開,意猶未盡,引發訴諸文字的沖動,遂成此文,對名貴紅木家具的時代特征進行論證,祈盼同行、同好斧正!

不必妄自菲薄,在世界家具文化史上,中國的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尤其是前者,絕對占據高高在上的一席之地。而生活方式之變、思想觀念之變、社會風氣之變所帶來的藝術樣式之變、器物造型之變,如同四時更迭、宇宙萬化一樣,也在與時俱進、量變累積質變地進行著,這,連食古不化者都無法否定,但言行未必一致為另一話題。

錦翔紅木 “漢光”系列書房家具

如果要對中國家具的演變作最為簡單的概括,筆者會選擇變化最為明顯的坐具來說明之: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可以形象地遙想漢代以前的中原古人,矮桌低案,自然而然只能席地,不信,請換一種坐姿試試!至漢,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傳入中原——此“床”并非今義之“臥榻”,而是后來被叫做“馬扎”(當時也稱“交椅”)的凳子,被中原漢人所接受,一定有其充分的理由,而姿勢變化帶來的臀腿腰背更加舒服以及避寒隔濕、干凈衛生恐怕是與生活方式最為相關的重要因素。以“胡床”為肇始,坐具的改變帶來了幾案的變化,幾案的變化又造就了其他家具樣式、尺寸、風格、流派的變異,一路下來,才有了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乃至民國家具的范式,一切皆以適應當時時代生活為依據,豈有他哉?筆者的觀點是,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世間一切生活物質的變化包括家具樣式的變化,皆與生活方式變化有關。古人有古人的生活方式,今人有今人的生活方式,古代的優秀傳統自然必須繼承,但食古不化卻是對古人的大不敬和對今人的不尊重,即使目光超前的前衛生活用品,也斷然離不開所處時代的基本生活原則!

錦翔紅木 “洪福堂”系列沙發

走筆至此,思緒潛意識地對接上了國粹京劇,可做中華家具演變之旁證。其中,引起筆者高度注意的是:徽人之戲班的徽班,在京劇形成之前,已歷經四百年的悠長歷史并有著不凡的藝術創造和貢獻,它,既有歷史輝煌、又有藝術遺存、更有豐富經驗,為京劇誕生奠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突出的是,它吸納、融合、磨煉出一個占了大半個中國和五十多個地方劇種的戲曲聲腔——皮黃,乃“京劇之父”。故而,京劇誕生、發展的歷史,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京劇,并不是無根無據從天而降的產物,而是文化傳承豐富、古典底蘊厚實,不僅有著徽劇的深沉基礎,更有上溯魏晉漢唐更原始戲曲的宗教性、程式感、虛擬性的久遠文化精神,沒有這些傳承,便沒有徽劇,也斷然不可能量變質變而催生新興藝術京劇巨人般的崛起;但是,沒有京劇的海納百川、與時俱進,其興旺發展也成空話,更枉論日后國劇地位的至高無上。因此,任何藝術作品,繼承總是第一位的,離開了繼承,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基之塔,而發展創新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偏廢只能是瘸子走路,不會走得太遠。

錦翔紅木 “東方巴黎”系列臥房家具

紅木家具的誕生、發展,成為中華家居文化領域中最大的載體,與京劇的歷史何其相似乃爾!當今中國的紅木家具,再創新也是以明清經典家具為范式,如同京劇在徽劇的枝干上綻放出奇異之花一樣,但明清家具的橫空出世絕非無緣無故,而是前世家具的優秀要素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最自然融合的時代作品。簡而言之,明式家具,以流暢的線條,反映了明代的簡約,清式家具,以繁復的雕飾,傳遞著了清朝的奢華,而民國時期的家具樣式,體現了當時西風東漸后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但萬言歸宗,一切指向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這一時代特征。

錦翔紅木遵循契合社會變化、符合生活方式,以此制定出企業發展和作品創作的目標方向:堅持繼承傳統的基本原則,絕不進行無本無源的創造,也不做食古不化的傳承,絕不制作依樣畫瓢的擬古高仿。蓋因,擬古高仿和淺薄創新皆是為傳承和偽創新,不僅脫離與時代特征相關的生活方式,而且違背當代人追求閑適休閑的人體工學,是反美學、反生活、反時代的偽創作。當代絕大多數人紅木家具愛好者,在以保持藝術個性、美學特質前提下,比如,喜愛明代家具的線條、清代家居的雕刻這些優秀傳統元素,肯定更加注重當代生活方式的實用、適用基本功能。紅木家具企業要是違背名貴家具特殊藝術品的居家實用、適用功能,只能是緣木求魚式的倒退、文物貢品般的死寂,焉有活路可行? 借用易中天教授的幽默話語“詩經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相當于今天的《亞洲雄風》、《相約九八》,”那么,當代的現代紅木家具,能流傳下去的,絕對不是高仿擬古,而是創造流行,讓今天的時尚,成為后世的經典,讓當代紅木家具繼續成為傳統家具文化的代表,保持其家居文化領域最重要載體的地位。只有如此,我們紅木人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無愧于創造出明清家具的偉大藝術家,無愧于日益稀缺的紅木木材,否則,我們和罪人無疑!

錦翔紅木 “萬象”系列餐廳家具

傳統文化遙遠卻并不空洞,有跡可循、有案可稽;現代生活就在就在眼前,日月星辰、衣食住行,看得見又摸得著,不用高深莫測、故弄玄虛。以名貴紅木家具為例,有無傳統文化基因、傳統美學法則,一目了然,食古不化只符合極個別“遺老遺少”心理,終非常態;樣式造型是否符合當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同樣清晰可辨,誰也不會為了所謂的繼承傳統而讓臀部重新著地;而圖案紋飾的鐫鏤自古就以借喻、諧音、暗示、寓意等等手法來表達,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神禽靈獸以及具有吉祥含義的抽象紋飾皆可入刻作為素材。以這套在五月二十三日中國國際古典家具展覽會上展出的沙發為例,騰龍統領全局,官帽、階梯等為輔飾,紋飾圖案意象明確而豐富,博古通今,全民認可;寓意祥瑞又深刻,溯前及后,永世不滅,將中華民族期盼的健康、幸福、自由、富庶等等的美好,具體而又抽象地躍然于藝術與實用相得益彰的家具之上。

繩其祖武,錦翔紅木以中華上下五千年祥瑞文化為傳承;創造時尚,錦翔紅木將技術成為藝術讓時尚成為經典。筆者堅持認為:今天的流行,不一定是明天的經典,但是,明天的經典,一定是今天的時尚。錦翔紅木的傳承、創新思路,既是致敬優秀古人,也是尊重今人生活。不斷創作契合時代特征的紅木家具藝術作品,就是為了能夠成為無愧于時代的后世經典,為此,我們正在努力!

來源:解放日報《藝術家具》專版

上一篇下一篇